现在是网络化时代,网民数量也越来越多,而其中有不健康生活习惯的网民不在少数,这就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亚健康状态甚至是疾病的发生。
大家知道常见的因饮食不当造成的疾病有哪些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不良、肠炎、便秘甚至胃癌、结肠癌。
打破“一日三餐”的代价
中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即早、中、晚三餐。中医认为,脾胃消化腐熟食物的功能是有一定节律的,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有节奏地进行,脾胃协调配合,肠胃虚实交替,有张有弛,食物则可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
现代研究也发现,食物进入胃中,一般素食4小时,肉食6小时,然后由胃经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当胃部排空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饥饿感,故可再度进食。若不分时间随便进食,零食不离口,就会使肠胃长时间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至肠胃消化的正常规律被打破,肠胃虚实无度,久而久之可发生脾胃病变。
很多网民吃饭时间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破坏了胃的正常消化分泌节律。甚至为了节省时间,在电脑前进餐,吃饭时狼吞虎咽,不仔细咀嚼就把食物咽进肚里,而粗糙的食物不易被胃消化,可使胃黏膜发生物理损伤。
很多网民经常吃夜宵或晚饭吃得很晚,都会增加胃的负担。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2~3天就要再生一次,这一再生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食,胃黏膜就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另外,晚上吃的食物滞留在胃内会促进胃液大量分泌,长期如此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良好的消化依赖规律
正常生理条件下,我们进餐的食物经过胃肠道时在胃肠腺、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以及肝脏分泌的胆汁等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消化分解程序,成为小分子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人体,再进入肝脏进行加工,变成可供全身组织器官利用的体内物质。
而规律的饮食习惯是保障食物营养物质充分消化吸收的重要前提,但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导致许多人长期饮食不规律,其中表现为长期不吃或者时而吃时而又不吃早餐、减肥节食、暴饮暴食导致过于胞胀、进餐求速度、营养搭配失衡等经常不按时定量进食的行为。
由于大学生是相对能较好规律分配进餐时间的群体,但国内某高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43.8%的学生偶尔不进食早餐,5.4%偶尔吃早餐,1.1%的学生从来不吃早餐,另一项国内高校调查结果显示,有30.7%的学生进餐无规律,感到饥饿时才。
医科院校和普通院校学生从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6.8%和12.5%,因此,表明了饮食不规律是现代社会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而消化系统如同一台依据生命节律运行的精密机器。
短期的饮食不规律能通过自身修复功能恢复,但长此以往必然会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节律,致使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导致消瘦、乏力等营养不良的状况,甚至发生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发生在食管、胃肠道、肝胆及胰腺等脏器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
健胃消食片不可当饭吃
民间有句说法叫做“十人九胃”,意思是十个人中差不多有九个人患有胃病,足见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之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说,应该加以区别对待。
中青年的消化性症状,往往是因为精神压力或生活不规律所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病”或“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等。而老年人胃肠道的不适,除常见的原因外,还包括由于运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所引起的药物性胃病和胃肠道肿瘤。
由上可见,虽然胃部不适症状都相似,但引发不适的原因众多,光凭症状是不足以明确诊断并加以治疗的,目前,进行胃镜检查可以很好地对病因进行诊断,并有利于一些危险疾病如早期胃癌的筛查和治疗。
对于胃部不适的处理,应该将治疗和改善生活习惯等相结合。一方面,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医嘱,根据胃镜诊断和医生的经验,规律服用药物,并按照医生的要求复诊。
另一方面,除药物之外,生活习惯的改善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养成规律用餐的习惯,重视饮食搭配和营养,戒烟限酒,少吃偏酸、辣、咸、甜的食物。同时要加强自身保健,注意家庭饮食卫生及个人口腔卫生,在工作之余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质量。
另外,不应一味地依赖胃保健药物,目前有一种误区认为服用胃保健药物可以达到保胃护胃增强胃功能的目的,如长期服用健胃消食片等,目前市面上该类保健药中的成分多是中药成分。
其具体的药理功能和作用机理尚未明确,虽然没有报道明确的副作用,但是对于该类药物的研究尚不深入,长期服用这类保健药物可能会产生心理或胃肠道的依赖性,因此是不建议长期服用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